在商业世界中,思维模式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。一个斯坦福教授的商业活动课,生动地展示了不同思维模式带来的巨大差异。今天,就让我们通过这个故事,探讨如何跳出思维盒子,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。
故事背景
教授给每个学生发了5美元,限制1个小时内完成任务,最终看谁赚的钱最多。学生们的表现各不相同,他们的思维模式也决定了他们的收益。
1. 普通人的思维:低买高卖
第一类学生:他们用5美元进货,低买高卖,最终赚了3美元。这种思维模式非常传统,只关注物品的实际价值,没有考虑其他可能性。
第二类学生:他们同样用5美元进货,但找到了迫切需要这个产品的人,以溢价价值出售,最终赚了5美元。这种思维模式稍微聪明一些,但仍然局限于物品本身的交易。
第三类学生:他们用5美元进货,但不再关注物品的价值,而是给物品赋予了一个故事,让人们为故事情绪买单,最终赚了80美元。这种思维模式已经跳出了一般物品交易的局限,开始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。
2. 跳出思维盒子的普通人
第四类学生:他们放弃了5美元的资金,而是关注自己额外拥有的资源——时间。他们将自己一个小时的时间作为咨询服务售卖,最终赚了500美元。这种思维模式已经开始跳出物品交易的局限,利用自己的时间创造价值。
第五类学生:他们进一步跳出思维盒子,放弃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,而是关注自己能匹配的资源。他们找到了想招聘斯坦福学生的公司,让公司赞助自己的汇报,最终赚了1000美元。这种思维模式已经开始利用外部资源,通过合作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3. 跳出思维盒子的合作共赢
第六类学生:他们意识到自己只有10分钟的汇报时间,于是联系了5个人组成一个小队,共同展示企业风范。他们通过团队合作,将个人溢价提升到1500美元,最终赚了更多。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利用了外部资源,还通过合作实现了共赢。
第七类学生:他们利用这1500美元的机会,找到了企业的竞争对手,将价值提升到2000美元。这种思维模式已经开始利用竞争关系,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收益。
4. 跳出思维盒子,谋局
第八类学生:他们为企业画饼,告诉企业自己会跟教授说,让这个活动持续在课堂进行,每学期都有,还会联合其他校园活动,帮企业打造形象。他们最终从企业那里要了1万美元,给了老师2000美元,自己留了8000美元。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利用了外部资源,还通过战略布局,实现了更高的收益。
总结
这个故事虽然只是虚构的,但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在商业世界中,思维模式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。普通人往往只关注自己有什么,而聪明的人则会关注别人需要什么,然后思考如何满足他人的需求。只有跳出当下的拥有,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天地。
希望这个故事能为你提供一些启示,帮助你在商业和生活中跳出思维盒子,实现更大的价值。
标签:
思维模式, 商业智慧, 跳出思维盒子, 资源利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