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裸辞宝妈靠拍短视频,半年内月入从 4000 涨到 4 万 +,年收入突破 50 万”—— 这样的故事在短视频平台上不算少见,有人觉得是励志范本,也有人觉得 “太夸张”。客观来看,这个案例里藏着一些可参考的路径,也藏着不少容易被忽略的现实。
她的路径:踩中 “母婴赛道” 的流量红利
刘思怡的起点并不特殊:怀孕后裸辞,家庭经济压力增大,尝试过网店、烘焙供货等副业均未成功,最终转向短视频。她的选择有几个关键节点:
- 选对赛道:母婴领域确实流量稳定。无论生育率如何变化,怀孕、育儿始终是千万家庭的 “必经课题”,相关内容天然容易引发共鸣。更特殊的是,这个赛道的创作者多是 “过客”—— 大多数宝妈只在孕期到孩子幼儿期活跃,大博主虽专业但难以覆盖所有细分场景,给新人留下了选题空间。
- 抄作业式创作:她没有从零开始,而是整理了 2017 年至今的母婴爆款选题,比如 “备孕健康指南”“孕期被老公 / 婆婆照顾的日常”“产后婆媳带娃差异”,在已有爆款的基础上换角度拍摄,甚至复刻画面。这种 “站在前辈肩膀上” 的做法,降低了创作难度,也提高了出爆款的概率。
- 变现三步走:从免费产品置换(婴儿车、奶瓶等,最高价值 7000+),到开通星图接广告(1 万粉丝时单条报价 7000,扣除返点后到手 4000+),再到挂橱窗带货,一步步从 “薅羊毛” 转向稳定变现。
争议点:这样的成功,普通人能复制吗?
不可否认,这个案例里有清晰的方法论,但也有几个容易被 “忽略的前提”:
- 时间与精力成本:她提到 “剪辑一天能搞定一周内容”,但背后是 “随时记录生活” 的习惯,以及前期对大量爆款选题的整理筛选。对于要独自带娃的宝妈来说,能否抽出每天固定的时间拍剪视频,本身就是个挑战。
- 流量运气成分:第四条视频就获得 100 万 + 播放,这样的 “快速起号” 在当下的短视频平台并不常见。如今母婴赛道虽有空间,但新人面临的竞争比 2024 年更激烈,复制 “一周出爆款” 的难度已大幅提升。
- 资源依赖:她多次提到 “师傅刘思怡” 的指导,包括开通星图白名单、商务对接等,这意味着她并非完全 “孤军奋战”。对普通宝妈而言,缺乏这样的资源支持,可能在变现环节处处碰壁(比如不知道如何对接品牌、争取合理报价)。
客观来看:它更像 “幸存者故事”,但有可借鉴的逻辑
这个案例之所以引发争议,是因为 “月入 4k 到年入 50 万” 的跨越过于陡峭,容易让人忽略背后的细节:她用了 5 个月才做到 1 万粉丝,中间也有 “流量翻车” 的时刻;广告收入虽高,但需要配合品牌方摆拍、改稿,并非 “躺赚”;橱窗收益其实并不高,主要依赖广告变现。
对普通人来说,更有价值的启示或许是:
- 选赛道时,优先考虑 “自己正在经历的场景”(比如孕期、育儿、职场新人等),这类内容更容易真实且有共鸣;
- 新人不必执着于 “原创”,分析爆款、模仿框架再调整细节,是降低试错成本的有效方式;
- 变现要循序渐进,先通过置换或低门槛带货积累经验,再逐步对接更高价值的合作。
当然,也要认清现实:短视频创业从来不是 “稳赚不赔” 的买卖,它需要时间投入、内容敏感度,甚至一点 “流量运气”。年入 50 万的故事值得参考,但不必当成 “标准答案”—— 对多数人而言,能通过副业每月多赚几千块,或许已是更切实的收获。